摘要:據統計,我國目前約有2000萬患者,且每年還會繼續增加約60萬人!當患有下肢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癥時,會造成肢體血流障礙,早期可能只是下肢酸脹、疼痛、麻木,若缺血繼續加重,疼痛會加劇,可引起行動障礙,甚至有截肢危險!
俗話說,人老腿先老,年紀一大,走路出現腿疼是常有的事,很多中老年人也不甚在意,覺得是正常現象,多休息就好。殊不知,腿疼不一定是關節問題,也可能是血管堵塞了!
70來歲的葉大爺,以前經常爬山遠足,現在稍微走一會,就需要休息,而且經常腿麻,夜里還愛抽筋,以為只是年紀大了補點鈣就好,也就沒在意。直到一天起床后,突然眼前發黑,下肢無法動彈,暈倒在地。家人連忙將其送往醫院。
經檢查,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,因情況嚴重,必須截肢才能保命!
這兇險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到底是什么?又該如何預防呢?
下肢缺血,暗藏危機
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是外周動脈疾病中的一種,簡單來說,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,就是下肢發生了動脈粥樣硬化,導致血流不足、缺血的情況。
據統計,我國目前約有2000萬患者,且每年還會繼續增加約60萬人!當患有下肢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癥時,會造成肢體血流障礙,早期可能只是下肢酸脹、疼痛、麻木,若缺血繼續加重,疼痛會加劇,可引起行動障礙,甚至有截肢危險!
另外,動脈硬化是全身性疾病,下肢血管也是全身血管的一個“窗口”,還可能預示著身體內其它重要血管出現了問題,如心腦血管、頸部血管和腎血管等。
也有統計發現,在下肢動脈閉塞的人群中,有60%可能合并有心腦血管疾病,容易造成性命威脅!
但因其癥狀缺乏特異性,又常發生于中老年人,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。因此,當出現以下癥狀時,一定要提高警惕!
早期癥狀早識別
四個發展階段,越來越嚴重
畏寒、腿涼、疼痛、麻木
下肢會比身體其它部位更怕冷,而且雙腿溫度明顯不一致;發病初始到最后,腿涼、腳麻的癥狀會一直存在。
小貼士:老寒腿、腰椎不好也會引起下肢疼痛麻木,要注意區分。
老寒腿等骨關節疾病主要是膝關節疼痛;腰椎狹窄引起的下肢疼痛,表現為整個下肢特別是大腿和小腿外側疼痛麻木,腳痛可以發生在足部的不同部位,有些可伴有麻木。
間歇性跛行
走一段路會感到腿疼、痙攣、疲乏無力,休息幾分鐘,癥狀消失,再走一段路又會感覺到疼。
這是肌肉向身體發出的警告,提示運動中沒有足夠的血液滿足需求,血管里可能有斑塊沉積,需要配合藥物治療,并改善生活方式。
若跛行的距離越來越短,表明動脈硬化進一步加重,血管變得更窄,病情惡化,要及時就醫。
靜息痛
若出現間歇性跛行時沒有積極治療,就會進而出現靜息痛,即不走路時腿也會痛,夜間尤甚。此時,血管可能完全閉塞,極易發生意外。
壞疽
這已經到達最壞的情況。人無法正常行走,小腿或腳趾都已發生病變。
如果只是腳趾或腳壞疽,還是有可能保住腿的;但是如果腿出現了壞疽,那可能只能通過截肢的方式來治療了。
高危人群需警惕
①60歲以上人群;
②有高血壓、高脂血癥、糖尿病的“三高”患者;;
③有長期吸煙習慣者;
④有動脈硬化病史的人;;
⑤需長期臥床的人。
以上都是下肢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癥的高危人群,因此日常一定要特別重視腿部不適癥狀,并積極、定期做常規體檢。
快速連結:骨科點點讚
R74ED41585DDFG